“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赵军:平凡中展现光芒,日常中谱写精彩
发布日期: 2023-08-01 09:46:04 来源: 中国西部网

“天气干燥了,他害怕发生火情。”

“起风了下雨了,担心发生洪涝灾害。”

“每个深夜里,总是担忧手机突然响起。”


【资料图】

……

大家都觉得,成为“应急人”后,他的胆子越来越小了。

这个“他”,是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赵军。因为“胆小”,他始终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因为“胆小”,他总是把自己置身应急处突的第一线;因为“胆小”,他无时无刻不在害怕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始终把群众希望的灯儿高高举在头。

工作中的赵军

安全领域的“定海神针”

回忆起一年多前的情景,资中县葫芦寺矿业有限公司井下操作工尹志军仍心有余悸。

2022年3月17日,和往常一样,尹志军正在300多米深的矿井里操作采煤机。

突然,一声刺耳的警报声传来!“坏了,可能出事了!”尹志军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工长跑了过来,组织大家往井口撤离。随着晃晃悠悠的“猴儿车”慢慢升井,尹志军砰砰跳动的心跳也慢慢恢复了正常。

到了院里,尹志军看到了这么个场景——煤矿上的几个领导,正在围着一个头上戴着安全帽,脸上黑一块白一块的“陌生人”,“陌生人”情绪很激动,正在大声地说着什么。

后来跟工友聊天,尹志军才知道那个“陌生人”就是资中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赵军。那天,赵军率队下井检查时,发现该公司+108m水平暗斜井挡车栏处于开启状态。

“这个很危险,串车提升过程中一旦发生断绳、脱钩后果将不堪设想,轻则撞坏沿线的电缆、设备,重则将危及下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赵军当场责令矿方立即排除隐患,将挡车装置恢复成关闭状态,并向现场作业人员和陪同检查人员普及违章违规的危害性。

隐患得到及时排除,工友们私下里都在说赵军“专业”“懂行”。从那天起,尹志军时常在作业面看到赵军,也对这个“黑面”局长有了很深的印象。

其实当时的赵军只是个刚“入行”不到一年的“门外汉”,外人看来的“专业”,是他一次又一次下井,积累的经验。没有特殊情况,每周下井一次,这是赵军给自己定的目标。

“打过很多次退堂鼓,安全生产工作很难,集专业性、业务性、技术性于一体。”赵军坦言,刚转岗到应急管理局当“一把手”很不适应,需要学习的很多,“但又不能不学,我多学一点,多找点隐患,群众就能安全一点。”

“要干好煤矿,是靠365天一天一天守出来的。煤矿安全监管,需要紧盯细查每一个环节部位,不能丝毫马虎,我们背后守护的是万家灯火。”在他看来,从事煤矿监管工作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没有季节之分,没有时间段之分,一年到头都是一样的标准、一样的状态、一样的机制。

不同的领域,同样的坚守。

2021年12月13日23时许,接群众举报:资中县水南镇火车站货场旁铁路桥附近有较大液化气异味,疑似发生液化气泄漏。

赵军立即赶往事发现场,会同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对周边燃气管道进行检测。

经过仔细检查,燃气管道没有问题,但周遭的气味让赵军放不下心,处置陷入僵局。“天这么黑了,又这么冷,要不我们今天先把警戒线拉起来,等天亮上班后再处置。”身边有人小声提议。

“今天这事不查清楚,谁也不能离开现场。”赵军撂下“狠话”。在组织相关人员对情况进行分析时,他提出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有人在这附近倾倒了东西,二是附近小作坊排放了异物。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排查,最终,确定是一家私人液化石油气作坊向铁路桥附近倾倒约5公斤液化石油气废液。

“还好处置及时,不然极有可能发生事故。”由于倾倒废液数量较多,废液四溢,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源,赵军带着工作人员用了四小时才处置完毕。

自此之后,液化石油气安全将赵军时刻紧绷的神经拉得更紧了。

当时,资中县市场上流通和存储的气瓶多达八千余个,各种规模的配送站分布于城区,各类配送站点规模小、水平低、监管难度大。部分配送点甚至设立在小区、市场等人口密集场所,加上配送人员本身专业知识及安全意识良莠不齐,给整个液化石油气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液化石油气瓶一旦出事就是大事。”赵军坦言,那次事件后,他就在思考如何有效解决液化石油气安全问题。

给上级相关部门报告,走访调研、召开液化石油气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那段时间,赵军一直在探索液化石油气安全监管新思路。

经过反复酝酿、探讨,在他的推动下,与住建部门协商制定“资中县城区液化石油气集中配送制度”。

集中配送制度的核心是“五专一码”的管理新模式,五专包括专点储存、专业管理、专车运输、专人配送、专业宣传;一码为二维码,对全县瓶装液化石油气瓶实行二维码认证管理,二维码内信息包括气瓶标号、气瓶条码、下检日期、产权单位、出厂重量、气瓶规格、生产日期。

如今,在资中县几乎每一个液化石油气瓶都有二维码,只需用手机一扫,就能查看到相关安全信息。通过制度的创新,在赵军的推动下,正一步步规范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行为,减少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环节安全隐患。赵军说“没有事故就是最大的成绩。”

工作中的赵军

组建一支家乡的社会救援队

胆小并不代表赵军没有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勇气。

2022年盛夏,四川遭遇了极端高温干旱天气。8月14日晚8点,资中县双龙镇铧头场村和重龙镇歇山庙村交界处发生1起荒火,已经太长时间没有得到雨水浸润的杂草早已干枯,火势迅速蔓延,现场阵阵浓烟。

离火点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有三户人家。“要尽快将火扑灭,不能让村民丢了家园。”赵军负责现场指挥工作,为了解火情,他不断趋近火点,滚滚热浪扑面而来,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午夜时分,大火终于被扑灭了。

“灾害发生时,怎么才能最快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望着火场留下来的灰烬,还没有好好休息一下,赵军就陷入了沉思。十几个协助搬运打火装备和物资的村民,让赵军找到了方向——动员群众参与,组建一支家乡社会救援队。

“资中县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足,迫切需要补充救援力量,打造一个属于资中县民间社会救援力量的品牌,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我的初衷。”于是,赵军决定吸纳“志同道合”的民间救援力量参与组建队伍。

从一个想法到真正落地,困难重重。游说人加入这个没有工资报酬、还需要自己贴钱补贴生活的队伍是面临的第一道难关。

赵军最先想到的是周红军。2020年,赵军和周红军在一次地震演练上结识,当时周红军是内江市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在演练现场的优异表现让赵军印象深刻,当他得知周红军是资中人后,托人找到了周红军,并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

2022年10月,接到赵军电话后,周红军觉得很意外——大家萍水相逢,对方又是领导。得知赵军的来意之后,周红军第一时间拒绝了:“从零开始组建一支队伍,难度太大了,几乎是不可能的。”

赵军没有放弃,第二次见面时,赵军拿出了满满的诚意。

——上百页的计划书,包括组建方案、运营模式、装备人员、训练内容等。就这样,经过5次的游说后,周红军终于松了口气,成为救援队第一个“入伙”的队员。跟随周红军步伐,10多名分散各地的资中籍的救援队员纷纷加入,成为了这个日后被称为“资中天雷救援队”的核心班底。

有了人,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组建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

——没有办公场地,他便四处求人,几个有关部门门槛都被他踏烂,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两间几百平米的国有资产土地使用权作为天雷救援队基地,用于队伍开会、训练,摆放物资、行军床等。

——没有装备,他想到了与应急管理局共用装备。没有皮卡车,他向市里极力争取车辆保障。

就这样,资中天雷救援队由最初10多人参与发展到101名队员,大家加入的目的却出奇地一致: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最终,这支由赵军组建,由商人20人、公务员16人、村干部5人、医护3人、上班族20人、警察2人、退役军人30人、滴滴司机2人、国企职工3人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101名志愿者组成。资中天雷救援队于今年4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

队伍建起来了,如何运转?赵军说,在资中县22个镇都配备2-3名队员,一旦发生险情,由县应急局指挥中心调度险情研判,若要出险救援便由应急管理局命令调度救援队,通知队长按照就近原则派员第一时间进行救援处置。队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队员平时根据工作生活时间安排参加队伍、水域救援、火灾扑救等训练,一个阶段训练一个科目,等到该阶段科目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训练。

“取名为天雷,就是想体现救援速度,时间就是生命,与时间赛跑。”赵军谈到,今年4月,新桥镇发生山火,资中县应急局接到险情报告后,第一时间通知资中天雷救援队,救援队派出的10人是最先赶到现场的队伍,在运用无人机勘察、风力灭火机和以水灭火战法灭火后。建队以来,资中天雷救援队先后参与应急救援演训任务36次,累计服务时长达3980小时。

赵军

“只是想尽最大可能多救一个人”

2020年8月中旬,受沱江上游暴雨影响,鱼溪镇麻柳河迎来1981年以来最大洪峰过境,水位迅速上涨,沿河村社2000余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威胁。

面对滔滔洪水,时任资中县鱼溪镇党委书记的赵军冲在救援一线。

街道上水深接近1米,救援车辆无法通行,赵军立即拽住一名挖掘机驾驶员,自己也跟着跳进挖掘机铲斗,沿街搜救被困群众。

河对岸的村子受灾最严重,许多房屋的一层被完全淹没。为尽快将被困群众转移出来,从未撑过船的赵军跳上皮划艇,穿过浪急的河流,和救援人员一起到河对岸参与搜救。

在这次救援中,赵军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地上躺了五六分钟,才在同事搀扶下站起来,然后继续参与到抢险救援中。身体上的剧痛被他有意忽略了,同事问起时就说:“只是一点软组织挫伤,回去擦点药酒就好了。”

这一耽搁,就是3天,直到帮助清理完垃圾和淤泥,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3天后,赵军连正常坐在椅子上都无法做到后,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2根右侧肋骨已经骨折。了解到赵军受伤的过程后,给他做检查的医生说:“我从医20余年,第一次见到2根肋骨骨折还能坚持工作好几天的‘铁人’。”

在应急岗位上,这个“铁人”还是有怕的时候。

自从到资中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以来,赵军深刻体会到了应急人“如临深渊、如坐针毡”是什么滋味。

在赵军两年的工作生涯中,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他最温馨的时刻,也是最热切的期盼。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赵军的期盼难以实现,甚至让他缺席了家人很多重要的时刻。

“搞不赢”“你多担待”,这是妻子何艳从赵军口中经常得到的回答。大多数时候,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何艳一肩挑。

“每年见到赵军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每次打电话过去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为了不耽误工作,家庭聚会从来不喝酒只喝白开水”……哥哥赵国彬和姐姐赵辉,在抱怨之余多了份心疼。

对母亲的愧疚成了他终身的遗憾。

2020年8月中旬在抗洪抢险一线的赵军,接到妻子电话,才得知母亲在家中昏倒,已被120接走。

“当时以为是老毛病了,我只说了一句我晓得了,继续组织救援。”赵军告诉记者,直到洪水退去,他安排好所有后续工作,才抽空去医院看望母亲。

“妈妈,对不起,儿子来看您了。”当他直接去到他母亲的病房,不由自主跪在他母亲病床前颤抖的说。

母亲对于儿子的所为深感理解,并没有责怪,只是眼眶有些湿润。

“还是很遗憾,如果当时我在身边,能够及时把她送到医院去及时救治,及时手术,也不至于造成大面积颅内出血而生命垂危。”赵军说,后来他在医院陪伴母亲,直到老人去世这段时间,是他参加工作以来,陪伴母亲最长的时光。

“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平日走过大街小巷时候内心会很踏实,干应急这件事积德,值得做下去!”赵军说。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原标题:“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赵军:平凡中展现光芒,日常中谱写精彩

标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