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
发布日期: 2023-07-30 07:59:10 来源: 人民日报

近日,在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笔者听到多位菲尔兹奖得主分享成长经历。


(资料图)

“少年时期,我就被数学之美深深吸引”“阅读数学家的传记,曾让我十分振奋”“14岁那年,我已立志成为一名数学家”······数学家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共同之处是,在接触数学后,他们对这一基础学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与真挚的热爱。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许多科学工作者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都曾表示,好奇心是自己进入科学世界的起点,也是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动力源。

醉心野外科考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曾回忆,自己儿时喜欢观察各类植物,凤仙花的种子、山野上的杜鹃花,引发他对大自然最初的热爱与思考。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至今记得13岁时仰望天空、找寻“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经历,浩瀚星空点亮了他的科学梦想。

科学家们的经历启发我们,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注重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一个重要环节是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目前,在一些学校的教学中,学生仍需完成大量习题、掌握各种题目的解法。事实上,培养解题能力固然重要,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创新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找到二者的平衡,既重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注重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具体而言,在科学课上,要鼓励探究实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设想;要积极探索项目式、跨学科学习,用新鲜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提升作业设计水平,鼓励学生在课后持续思考、主动探索。

好奇心需要被激发,也需要被呵护。有学者观察发现,小孩子最喜欢问问题、最有好奇心,而随着年级升高,不少学生需要老师点名才愿意发言。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宽松的环境和适合的土壤,好奇心如流星般易逝。

教育家陶行知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个朋友的太太,因为小孩子把新买的表拆坏了,大怒之下对孩子进行了惩罚。陶行知建议,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把表送到修表铺,让孩子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能让孩子学到知识。对于好奇心,需要理性对待、科学引导。

今天,营造有利于好奇心生长的环境和土壤,还需多方共同努力:例如,继续深入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减少机械刷题,给好奇心更多空间;继续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孩子们从容自信地在感兴趣的领域发展特长;创新机制,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机会,给好奇心更多养料;用好社会大课堂,丰富科学教育资源,让好奇心有更多落脚点。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期间,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在青少年专场活动中,几名中学生自信地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科研小课题,并向在场科学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场上场下一问一答,几代科学人热烈交流。此情此景,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科学的魅力,还有对未来的期许,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心怀热爱、崇尚科学、探索未知······

标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